参考答案 第一题:“给定资料7”中提到:“有人用水来比喻文化,文化似水,水成于无形,隐于其中,却凝结一切;文化似水,润物无声,又难阻挡。”请结合给定资料,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15分) 要求:全面,准确,简明。不超过200字。 这句话阐述了文化做为一种“软实力”,在交流中发挥着和水一样潜移默化的作用:一、文化可使不同的人们通过心理与情感的沟通,消除异议,凝聚团结在一起。二、作为软实力,利用文化手段来展示本国文化,无形之中就会大大提升和扩大本国的国际影响力。 这句话启示我们,我国在对外交流中,应充分注重文化交流的作用,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提高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第二题:请结合给定资料,对德国歌德学院的成功做法进行规纳,并说说对孔子学院的建立和发展有哪些启示。(25分) 要求:归纳全面,内容具体,分析透彻,逻辑分明。不超过400字。 歌德学院的做法有:在发展战略上,政府有专门统管文化的机构,大力支持歌德学院从事文化交流活动,多种方式向世界展现一个丰富多彩的德国;在人才保障上,重视建立职业化的专职教师队伍,保证文化与语言教育的稳定性与连续性;在资金投入上,政府提供充裕资金支持,保证歌德学院独立运作,避免成为经济的“牺牲品”;在运作监管上,项目经费接受专门委员会的监督与审计,保证专款专用,管理严格。以上做法使得歌德学院的运作发展十分成功,这对我国的孔子学院有着重要的启示: 1、进一步强化国家汉办对孔子学院的支持与领导,提升对外文化交流工作水平。 2、在文化传播中,要注意展示当代的新文化,新形象,向世界传递真实的中国。 3、要提高教师待遇,建立起高素质,职业化的对外文化推广人才队伍。 4、加大国家经费投入力度,保障孔子学院纯粹文化传播目的,避免迎合国外市场,贬低丑化中国。 5、对孔子学院的管理运作,要做到公开透明,接受社会监督。 第三题:“给定资料8”中提到了两位网友的观点,假如你是国家汉办的一名工作人员,请结合给定资料,针对这两位网友的观点,分别给他们写一个回帖。 (20分) 要求:立场正确,内容全面,论述有力,不考虑格式。不超过400字。 A网友:您好,感谢您对孔子学院的关注!孔子学院是由国家主管的非营利机构,旨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由国家提供主要运作经费,是各国文化推广机构的一贯做法。国际经验也表明,文化推广是一个缓慢的过曾,必须要先行开展,如果国内教育发展平衡再进行,则为时已晚。并且我们当前国内的教育也在加大投入,国内教育也已得到了长足发展。所以,文化推广与国内教育之间,不存在矛盾。 B网友:您好!感谢您对孔子学院的关注!近年来,孔子学院在对外文化交流方面起到了突出作用,传播了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但“走出去”的文化离不开它的根源,国内优良的文化环境是文化健康的“走出去”,并走的更远、更好的保障。近些年来,国内对传统文化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随着人民大学国学院的成立、《弟子规》等书作为中小学教材的普及,国内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正在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认可。 第四题:给定资料3中提到:“‘互相取长补短,用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300多年前,德国先哲莱布尼茨对中西方文明这样期待。”请根据你对这句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 要求: (1)中心明确,思想深刻; (2)内容充实,有说服力; (3)语言流畅,1000字左右。 以文化交流,促文化繁荣 站长 当妮可·基德曼、安妮·海瑟薇,还有“贝嫂”等诸多好莱坞巨星和时尚名人身着旗袍,在镁光灯下走上红地毯之时,人们不仅赞叹中国风的礼服完美展现了女人的柔美曲线,更是评价中国文化元素已经深深的影响了全球时尚的潮流。 但恐怕很少人知道,旗袍原本就是中西文化交流的结晶。上世纪20年代末,欧美开始流行短裙。上海画家万籁鸣在1928年为《良友》杂志设计了若干新式旗袍,南京路一家有名的服装店以则此为蓝图,依照西方流行的人体曲线美加以重新剪裁,生产一批短式旗袍,风靡了整个上海滩,并于1929年被民国政府确定为国家礼服之一。 国粹旗袍的历史,从一个细节折射出了文化的交流借鉴,为文化的发展繁荣,提供了不竭动力。正如哲学家莱布尼茨形容文化交流:“互相取长补短,用一盏灯点燃另一盏灯”。文化,由交流而“摩擦起电”,进而互相借鉴,互取长短,扩展了文化的视野和方向,促进了文化发展到新的高度。文化,不是化石而是活的生命。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生命力,只有传播才有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国之强大才有持续的力量。新时代,我们如何才能壮大“软实力”,让中国文化发展繁荣,走向世界呢? 从文化建设的自我完善做起,文化才有可能健康地‘走出去’,并且走得更远、更好。当前,虽然中国文化开始在国外流行,但国内似乎却对传统文化没有那么重视。对于孔子的“仁说”,有多少青年朋友信奉?中国的传统节日,甚至没有国外的“洋节”受欢迎。我们为什么不在国内多多加强传统文化的宣传和推广呢?只有从国内基础文化建设开始,建立良好的文化环境,从根本上获得人们对传统文化精神的认同,才能使本国文化声音不湮没,文化精神不迷失。同时,‘走出去’的文化离不开它的根源,缺乏肥沃土壤和优良生长环境的文化,即使能走出去,也一定‘走不远’。 从国家战略层面强化文化交流,借助孔子学院这一优秀的平台,向世界传递一个真实、多彩的中国。文化的交流作为一种“软实力”,意义重大。在全球化背景下,西方大国普遍重视利用文化手段来展示本国文化,宣传价值观,提升和扩大国家影响力。我们的孔子学院与德国歌德学院、英国文化委员会及法语联盟一样,在国家文化交流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为中华文化传播的重要载体和开展民间外交的友好平台。通过孔子学院,加强文化交流与合作,主动置身于国际文化交流之中,既是我们时代的责任,也是我们民族复兴的使命。 文化交流,要重视民间的力量。文化的交流是人类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近年来开展的德国中学生赴华夏令营,这些中学生和中国普通民众面对面进行生活学习交流。很多学生回来都有同感:去中国前,本以为中国到处都是问题,但后来发现,虽然中国并不完美,却也并非想象的那样糟糕。民间的直接交流,让神秘的中国揭开面纱,中国形象从遥远的神秘到零距离的亲切,中国认知从经济发展到文化认可。因此,我们需要鼓励支持文化交流中民间力量的对接,这是不同肤色的人们互鉴、合作的最有效途径。 文化似水,水成于无形,隐于其中,却凝结一切;文化似水,润物无声,又难阻挡。当前中国,日益走向世界、融入世界。中国文化,愿和世界其它文化一起,为人类提供正确的精神指引和强大的精神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