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辽宁公务员考试《申论》参考试题(B卷)

创建: admin 发布:2020-8-27 17:13
25101 次浏览 1 位用户参与讨论
  材料一
  杨家村是深度贫困村,经过几年的努力,村里绝大多数贫困户已经圆了脱贫梦。为了稳定增收,杨家村决定借助山清水秀的景致发展乡村旅游。2019年初,在政府和帮扶单位专项资金支持下,杨家村的美丽乡村项目顺利开工。水泥道路通村入户,古建民居修葺一新,竹木栅栏、青石台阶、小桥流水的景观设计,让这个昔日的深度贫困村华丽转身,好似世外桃源。
  村里漂亮了,可是人居环境改善却是个“老大难”。远远望去村容村貌焕然一新,可是走进老百姓家里一看,庭院乱堆放、灶台藏污垢。以前村干部也多次上门做工作,但是群众认为这是自家的事,村干部管不着。关键时刻,省建筑装饰集团公司的驻村第一书记小梁发挥自身优势,为村里“量身设计”了一套解决方案。
  8月的一天,一场“积分兑换心愿,勤劳改变习惯”的文明习惯养成活动在杨家村拉开帷幕。小梁和村干部一道向村民征集有关家居环境改善的“微心愿”,并精心设计了十项涵盖个人卫生和居家环境的评分细则,每周公布评分结果,最终按照积分排名兑现前20名的“微心愿”。“我们想通过‘微心愿’来激发村民的内生动力,帮助大家养成好习惯,涵养新风尚。”小梁说。
  村民纷纷讲出了自己改善家居的愿望:“我就盼望着有台电脑,想看看外面的世界,也顺便把家里的土特产在网上卖一卖。”“要是有台大彩电,忙完一天的农活就可以陪孙子看动画片了!”“我想有台电冰箱,我家的鱼啊肉啊就能存起来了”……
  他们这些心愿配上摄影师为他们拍摄的生活照,打印成精美的海报张贴在村里醒目的位置。看着像明星一样登在海报上的乡里乡亲,村民们的荣誉感更强了,改善家居环境一时蔚然成风。
  几个月来,从锅碗瓢盆、个人起居,到房前屋后、禽畜养殖,杨家村发生了很大变化。65岁的唐大妈逢人就讲,自己多年的心愿终于实现了:“在整洁、干净的屋里做针线活儿,我心里那叫一个美啊!”村民夏姐的丈夫常年在外打工,她自己留在村里种地看孩子,一个人忙里忙外,难免顾不上收拾屋子。“自从参加活动以来,养成了好习惯,房前屋后都干净了,自己住着也舒服。”她说。
  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到护美之行人人为之,杨家村这个新建成的美丽乡村,处处透着美的气息。省建筑装饰集团公司也如约为表现优异的家庭兑现了“微心愿”,同时也为其他家庭送去棉服、抱枕、围巾等暖冬礼物。在活动现场,夏姐领到了盼望已久的热水器,脸上露出了开心的笑容。

  材料二

  民警小童的微信头像,很是特别。除了一张工作照,还留有姓名、联系电话、地址,并配着一行双色标注的文字——“如果你需要办理户口、居住证,及调解家庭、邻里纠纷,请添加此微信号进行咨询和预约办理。”
  小童是云沟派出所的一名社区民警,他的工作内容都浓缩到这张小小的头像里了。“再以传统的思维方式工作,可就跟不上时代啦。现在大人小孩都会玩微信,辖区里越来越多的大爷大妈玩得比我还好!我的工作方式和方法必须有所改变。”小童手机里存着近8千个居民的手机号码,微信好友中有近5千名居民,几乎覆盖了整个辖区。
  前不久,一位已经办理过居住证的居民,在微信上紧急呼叫小童。原来,他去车管所办理轿车年审业务,但由于忘了居住证年审而无法正常完成业务办理,按照过去的做法,要来回奔波50多公里。小童让他立即将居住证的正面通过微信拍照传回处理,只花了一分钟就解决了问题。还有一次,一位现住国外的本社区居民,临时想开具无违法犯罪记录证明,但是不知具体该怎么办,最终,在小童的微信指点下,这位居民顺利办理了事项。
  社区工作面广、事杂。一方面,群众临时有事或者出门在外,往往不知道如何联系上民警;另一方面,由于人口流动性大,民警在进行人口、房屋、场所、行业等信息登记时,也常联系不到人。怎样才能加强和居民的联系呢?“和群众一对一联系是最好的,虽然花的时间多,但是更到位。”小童利用上门签订治安管理责任书的机会,与居民见面时互加微信、留手机号,又“打入”小区所有微信群,凭借特点突出、颇具诚意的微信头像,一个个加为好友。慢慢地,群众有事就直接通过微信联系他,小小的微信头像也成了一张群众信任的名片。
  通过微信,小童还建立了多个跟工作有关的微信群。打开他的微信群,有社区治安群、社区意见箱群,还有“党声群”等。小童说,“在‘党声群’中,我还可以将最新的党的方针政策,以最快的方式传给社区群众”。小童还聚拢了治安群内的热心居民,发起组建“红袖标”志愿者队伍。现在,这支队伍已经从最初的46人发展到了270人。当谈到看微信群会不会增加工作量时他认为:“从表面上看花费的时间是多了,实际上工作起来反而更快更简捷。有些问题,发生了再去处理,不如将问题直接杜绝在苗头状态。”
  “创新,为了更贴心;贴心,才能够创新”说到自己的工作秘笈,小童笑言都在微信头像里。基层警务人少事多,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服务,而创新的动力恰恰来自于解决群众生活中痛点、堵点的责任感。将满足群众需求作为服务的落脚点,才能不断推陈出新,找到更准确、高效的服务路径,也才能贏得群众更多的满意回应。“我们都是小童的粉丝,社区好了大家都好!”居民张大姐说。

  材料三
  乡间公路,两米多宽,刚好供辆轿车通行。不巧的是,路中“长”出一根电线杆,占了路面近半米。车行至此,弯转不得,直行也不畅,一长段出村的道路成了摆设,J县星火村的村民们没少为废旧电线杆的事儿烦心。
  “开车到这里,傻眼,只好倒回去。”顺着星火村党总支马副书记指的方向看过去——道路两旁、宅前屋后、田间地头,架空线杆不时见到,分布极不规则,还有不少已经闲置废弃。最近的杆子离村民家宅不过数米,村民们开玩笑抱怨,道路拓宽、房屋翻建,还都得看杆子的“脸色”。
  废旧电线杆碍事,为啥不给挪个地儿?“想请走,没那么容易。”星火村党总支奚书记细数电线杆的“娘家”,“电力、电信、联通、移动、有线电视……就连小灵通的杆子现在还竖着呢!”这么多单位的电线杆,要挪,得一家家打电话咨询、打报告申请。电话那头听完诉求,都是先报价格,估算下来,废弃不用的杆,拔走,3000块钱一根;挪地方,更贵,一根得1万多块钱,而且流程走下来,移杆周期至少也得两三个月。星火村共34根废弃空杆要拔除,81根尚在使用的电线杆要迁移,算算账,这笔钱对基层来说可不是个小数目。这件事,尽管村民们常有反映,可几年下来,也只解决了几根。
  拔根电线杆,事儿不大,却因“杆出多门”,多头管理,在基层治理中反倒成了“盲区”。据县建设局调研统计,辖区内农村地区95%以上的架空线杆竖在村民的宅前屋后、村主干道旁或田间地头,有的废弃线杆权属单位为减少处理废杆的成本,任由废杆随意丢弃。“解决不好这个问题,村子村容村貌受影响,会给整个美丽乡村建设拖后腿。”奚书记说。
  去年J县大调研,乡村废弃电线杆的处理问题被县建设局上报到了县政府,被定性为典型的跨地区、跨部门、跨事权的“三跨”问题。县里立即启动复杂重大问题处理机制,迅速进入上报、流转、解决流程。“三跨”问题多出现在基层治理的薄弱区域、盲点区域,通过大调研解决复杂重大问题的过程,也是推动建立健全体制机制的过程。
  打开J县探索建立的复杂重大问题统筹协调推进“流程图”,这类疑难问题有着明确的流转规定。在“流程图”上可以看到,问题进入上报环节后,需立即在有关会议上进行统筹协调、责任分工;随后进入流转环节,协调单位对问题进行全面深入了解,确定问题办理的协同单位、时间进度阶段性工作等内容:最后由协调相关单位依据授权发挥牵头协调作用,多方攥起拳头,形成解决问题的合力。

  材料四
  刚刚过完入党的70周岁“生日”,89岁的他安详离去,走得坦荡荡。积蓄全部都捐了,最后一笔党费,老伴儿交代了,有一万元之多。这一生是那样简朴,又是那样富足,一生家国情,桃李满天下,留下了闪光的天字丰碑。他曾说,生活过得好,不是追求舒服,而是“无愧我心”,他就是华南农业大学原校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著名水稻遗传学家卢永根,人们亲切地称他为“布衣院士”。
  生命最后的时光,卢永根躺在病床上有些疲惫,可一说起当年入党时的情形,他眼中立刻发出明亮的光,“一个很小的房子墙上挂着党旗”,老人的声音有些颤抖,举右手面向北方,“延安就在北方,延安就是我们心中的太阳。”
  1930年卢永根出生于香港的一个中产家庭,家里有电话、出门有汽车。11岁那年,日寇占领了香港,他被父亲送回广东老家避难,谁料想,这里也被铁蹄践踏。亲历了国土的沦丧,目睹了国民党政府的腐败,他苦苦寻求着希望和方向。就在这时,一道“红光”照进了他的人生。1949年8月9日,卢永根加入了中国共产党。老伴说:“他把入党那一天看成生日。新生命的开始,所以每年这一天,我都为他过生日。”
  新中国成立前夕,卢永根受党组织派遣,离开香港到广州领导地下学联,迎接广州解放。“我为什么要抛弃安逸的生活回内地呢?是中国共产党指给我有意义的人生之路。只有社会主义祖国才是我安身立命的地方。”作为华南农业大学的校长,卢永根这样定位自己的三重角色:“先党员,再校长,后教授。虽然我现在疾病缠身,无法行走,但是,我的意识是清醒的,我的牵挂是不变的,我的信仰是坚定的!”逝去的岁月无法磨灭卢永根的初心。住院不久,卢永根和老伴向党组织郑重承诺:“我俩大半辈子没离开过党,这个时候,也不能没有组织生活。”对此,校党委决定,由华南农业大学农学院党委书记等几名党员参加,每月在病房开一次党员学习会。“我全程收看了党的十九大开幕直播,听完党总书记的报告,热血沸腾,倍受鼓舞……”十九大召开的第三天,在病房党员学习会上,卢永根笑得皱纹绽放,仿佛回到了刚入党的那一刻。
  卢永根大学毕业后留校任教,成为“中国稻作科学之父”丁颖教授的助手。卢永根十分敬畏丁教授:“抗战时期,丁老师带着水稻种,番薯种,一直逃难到云南,把种子资源保护下来。”丁教授去世后,卢永根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带领团队完成了恩师未竟的事业,保存了具有特色的野生水稻基因库。首次提出了水稻“特异亲和基因”的新观点……近些年卢永根研究团队共培育出作物新品种33个,在华南地区累计推广面积1000多万亩,新增产值超15亿元。
  曾几何时,在美国的姐姐苦劝卢永根一家移民,怎么也说不动他。卢永根说:“我是炎黄子孙,要为自己的祖国效力。”他在给留学生的信中写道:“外国的实验室再先进也不过是替人家干活。”在他的劝导下,多名留学生学成归国。“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祖国故,两者皆可抛!”在一次对留学生的演讲中,卢永根用著名诗句深情表白。晚年,又有人问他为什么非要留在国内,他说:“你向党、向人民做过许诺和宣誓,那自己要遵守了。”
  走近老人的家,仿佛回到了上世纪中叶。铁架子床锈迹斑斑,挂蚊帐用的是竹竿,一头绑着绳子,一头用钉子固定在墙上;台灯是几十年前的款式,收音机坏了,一修再修。“这些东西没有用光用烂,还能用,物还没尽其用。床已经很好了,我们刚结婚时,四个条凳架上板子就是床。”卢永根谈出门,80多岁的老两口背着双肩包,头戴遮阳帽挤公交、换地铁;吃饭,叮叮当当拎着饭盒和学生一起在食堂打饭排队,吃的一粒米都不剩。看到有学生剩饭,卢永根总是忍不住提醒:“多少株水稻才能出一碗米饭?”
  800多万元存款储蓄,老两口没有留给唯一的女儿,一分不剩,全部捐给华南农业大学成立的“卢永根教育基金”,这些壮举卢永根说是“还”:“党培养了我,这是最后的贡献。”老伴儿也说:“国家给了我们许多,我们用不完当然要还回去。”不仅“还”钱,他们觉得连生命都是党和国家的也要还回去,双双办理了遗体捐献手续。
  “布衣院士”卢永根走了,走得干干净净、清清爽爽,他不留遗产、不留遗体、不留墓碑,但是他却留下了很多很多……

做答要求:
  问题一
根据给定资料1,请谈谈小梁是如何解决杨家村人居环境改善这个“老大难”问题的。(15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问题二:
给定材料2中提到,“创新,为了更贴心;贴心才能够创新。”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逻辑性,不超过300字。

  问题三:根据给定资料3,请你提出整理J县乡村电线杆乱象的具体措施。(25分)
  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完整; (2)条理清晰,措施可行; (3)字数不超过400字。

  问题四:
根据材料4,围绕“布衣院士”卢永根的先进事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5分)
  要求:观点明确,见解深刻,思路清晰,语言流畅,不准照抄照搬给定资料,总字数800-1000字。
参与讨论的有 1 人
admin 2020-9-7 09:02:14
  问题一:根据给定资料1,请谈谈小梁是如何解决杨家村人居环境改善这个“老大难”问题的。(15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条理,不超过200字。
  杨家村民对人居环境改善缺乏积极性。小梁的对策有:1、结合实际,制定系统化的解决方案。2、激励为主,向村民征集家居环境改善微心愿,评分兑换心愿,激发村民内生动力,帮助养成好习惯。3、针对性强,精心设计涵盖个人卫生和居家环境的评分细则,有效引导人居环境改善。4、重视宣传,请摄影师拍摄生活照制成海报,增强村民荣誉感和参与积极性。5、信守承诺,如约兑现“微心愿”,将爱美之心变成护美之行,建成美丽乡村。(198字)

  问题二:给定材料2中提到,“创新,为了更贴心;贴心才能够创新。”请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0分)
  要求:准确,全面,有逻辑性,不超过300字。
       “创新,为了更贴心”是指只有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才能更好地为群众提供贴心服务,解决群众生活中痛点、堵点。“贴心才能创新”是指只有与群众心贴心,才能了解群众需求,并将满足群众需求作为服务的落脚点,推动工作不断推陈出新,找到更准确、高效的服务路径,贏得群众更多的满意。            
      如民警小童,为解决群众各种疑难杂症,来回奔波。在贴心的服务中,发现群众需求痛点,就利用微信头像和微信群的创新方式,既让群众少跑腿,又便于一对一提供服务,还组织志愿者,广受群众好评。
      创新与贴心的关系,体现了为民服务的宗旨,我们只有心中有群众,不断创新工作方式,才能更好开展基层工作。

  问题三:根据给定资料3,请你提出整理J县乡村电线杆乱象的具体措施。(25分)
  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完整; (2)条理清晰,措施可行; (3)字数不超过400字。
  1、明确处理机制与流程。由县建设局牵头,针对问题上报、整治责任流转以及排期解决制定出明确方案,并通报相关村镇和有关单位。  2、排查及上报问题。针对道路两旁、房前屋后、田间地头等规划混乱、闲置废弃的电线杆全面排查登记、上报。
  3、明确责任,流转落实。协调电力电信、联通、移动、有线电视等相关单位,集中厘清问题电线杆所有权,明确主体责任,并按责流转问题整治的具体任务。
  4、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对需要移位、新建电线杆,协调有关部门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避免影响田间耕作、占道、临近房屋,确保不对村民生产生活造成影响。
  5、保障整治资金。筹措专项资金,借鉴其它地区经验以及相关制度,按照公平合理的原则,制定移动电线杆费用分担的办法,降低村里经济压力。
  6、限期整改,提高效率。针对流转责任单位的整改任务,减少流程,倒排工期,限期整改,提问题处理效率。

  问题四:根据材料4,围绕“布衣院士”卢永根的先进事迹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5分)
  要求:观点明确,见解深刻,思路清晰,语言流畅,不准照抄照搬给定资料,总字数800-1000字。
从榜样中汲取前行力量
  “种得桃李满天下,心唯大我育青禾”,这是“布衣院士”卢永根的真实写照。他一生专研水稻育种,只愿苍生饱暖,把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他毅然拒绝移民,劝导留学生学成归国,坚持为祖国效力;他年过八旬挤公交、吃食堂,勤俭节约却捐出毕生积蓄……一生素朴,却又丰足,他留下一座闪闪发光的无字丰碑,是当之无愧的时代英雄。
  英雄天地间,千秋尚凛然,斯人已逝,精神长存。今天,我们迈步新时代,承载新期待,当向卢永根院士学习,从榜样中汲取前行的力量,不断提振精气神、成就新作为。
  不忘初心,坚定信仰跟党走。放弃香港安逸生活到内地参加党的工作,把入党日看成是新生之日,生病住院也坚持参加党员学习……卢永根院士紧跟党走,始终是党的忠诚拥护者、事业践行者。对党的坚定信仰,是共产党人战胜一切困难、经受任何考验、取得伟大成功的精神支柱。忆往昔,从上海石库门到嘉兴南湖红船,信仰点亮了中国革命的曙光;看今朝,从生产车间到科研攻关,从战疫抗洪到脱贫攻坚,共产党人冲锋在前,党旗在一线高高飘扬……今天,我们即将迎来党的百岁华诞,百年大党恰是风华正茂,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干部要牢记使命,砥砺初心,勇挑重担,继续书写百年大党的光荣与梦想。
  心怀祖国,一片赤心惟报国。科学无国界,科学家有祖国,从卢永根“我是炎黄子孙,要为自己的祖国效力”,到黄大年“振兴中华,乃我辈之责”,再到黄旭华“我和我的同事们,此生属于祖国”……他们高举爱国旗帜,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把科研做在为人民谋幸福的事业中。不管我们从事何种职业,扮演何种角色,都要葆有爱国之情、心怀强国之志、落实报国之行,把个人生命融入到国家发展大局、民族复兴伟业的坐标之中,为中华之崛起而矢志奋斗。
  质朴无私,俯首甘为孺子牛。“布衣院士”卢永根家具坏了一修再修、吃饭粒米不剩、弥留之际将全部积蓄880多万元无偿捐献给学校;“燃灯校长”张桂梅创办全国第一所全免费女子高中,对自己近乎抠门,却把工资、奖金捐给教育事业;扶贫干部黄文秀在脱贫一线倾情投入、献出了自己宝贵生命……他们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是千千万万个心有大爱、无私奉献的人的缩影。作为社会中的一份子,每个人有一份热,便发一份光,真诚付出,点点星光汇聚,必将绽放灼灼光芒。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站在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上,让我们向伟大致敬,朝标杆看齐,鼓足精气神,在新的征程上奋力书写壮美篇章!(作者:木吉)

添加一条新回复

本版积分规则

最新课程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