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
走进新凤村,这里林木环绕、空气清新、道路整洁、民居井然有序,但在四年前,新凤村还是个破败萧条的贫困村,这个村为何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发生如此大的变化呢?笔者满怀好奇地向当地的同志问到:“新凤村的喜人局面从何而来?”对方笑答:“因为这里有一批‘土专家’”。他们都是土生土长的当地人,对社情民意清楚得很,这些“土专家”在脱贫攻坚中结合新凤村的实际,干了不少专业的事。
新凤村党支部书记老谭,今年31岁,是本村的种植大户。担任书记后,看到村里的面貌依旧落后,乡亲们的生活依旧贫困。他心急如焚,总想为乡亲们办点事。新凤村作为贫困村,产业发展滞后一直是该村脱贫致富的“绊脚石”。为此,2015年以来,老谭带领村干部自费考察十余次,选定了适合本村发展的西瓜、二荆条辣椒和脆红李等三个主导产业项目。项目有了,谁来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对此,群众都持观望态度。作为书记,老谭把自家的7.2亩土地当成“试验田”,还以高出市场价的价格承包了村民土地300余亩,从外地引进种子、种苗,聘请技术人员指导,分片种上了西瓜、二荆条辣椒和脆红李。老谭为什么敢身先士卒做试验?照他的话说,“自己和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虽然没有上过大学,但喜欢钻研果蔬种植技术,对这方水土的脾气还是很了解”。身先士卒之际,老谭又接连组织召开党员大会,苦口婆心号召党员带头干。一批“党员试验田”很快建成。“党员试验田”里,西瓜、二荆条辣椒种植当年就见到了效益;最初试种的脆红李三年后就进入丰产期,平均亩产达到3000公斤,见到“党员试验田”的效益后,乡亲们竞相种植。老谭不仅亲自当起技术员,还自费为村民提供种苗。如今,新凤村西瓜、二荆条辣椒和脆红李“三个一千亩”种植基地初成规模,带动了466户群众实现增收致富。
“我们这的土鸡,可好啦!”老秦是村里养鸡场的主人,一说到鸡,他就滔滔不绝,“在这儿,鸡全部都是传统养殖的。”他说,“过去由于交通闭塞,我们县的土鸡因为和外界交流少,品种特色保留得好,我们这里水好、土好、品种好。而且这几年,我通过反复试验,摸索出了纯粮饲料配方,饲养出的鸡品相好、口感好。”在老秦眼里,土鸡和其它农产品一样,要土生土养,但营销必须要现代化,要跟得上时代。“我们有很多年卡会员,客人们年初交费办一张年卡,我们每个月给他们配送土鸡。这样,顾客得到一定折扣,我们也有了更多的现金流。”现在,老秦的养鸡场光年卡会员客户就有上千人,仅此一项,营业额便达四百余万元。生意的兴旺更带动村里十几个村民就业。
在产业发展的同时,新凤村还积极启用“土法官”建设和谐邻里关系,着力提升美丽乡村的“气质”。该村组建了“土法官”民事纠纷调解小组。这些“土法官”由熟悉民风习俗,有一定威望、明事理、懂法律的人员担任。“大家都乡里乡亲的,之前两家关系也不错,为这点蝇头小利闹翻,值得吗?”“房屋复耕后土地属于集体,你们两家人都没有所有权,你们知道吗?”
“土法官”们就是用这种朴实的语言调解了不少鸡毛蒜皮的矛盾纠纷。自实行“土法官”制度以来,新凤村成功调解民事纠纷20余件,成功率达100%。村民现对这种调解方式心服口服,这极大地促进了文明乡风建设。
材料二
“以前啊,这里很多老房子被废弃,濒临倒塌,屋顶残破,梁柱上出现斑斑点点的虫眼……像奄奄一息的病人。”向阳村党支书老王对从省里来调研的小姚介绍着,“屋里不亮堂,杂草丛生,墙体坍塌,有的连横梁都断裂了。”
“那时候,这里的老房子基本没人住,我也跟着儿子去了县城。时不时回来一趟,可村子都空了。”村民吴大妈也叹息,“修的再漂亮,没人住也就是个屋子,没人味儿!”
作家阿敏是向阳村的租客,她已在村里住了有一些年头了。“我曾经离开过一段时间,因为那时候这里人越来越少,没有种田、犁地、收谷、摘果等生产活动,没有欢歌,没有笑语。这里成了‘空心村’,没有真正的生活气息,没有我想要的乡村民居的味道。”
“再不行动起来,要不了几年,我们村就将不复存在了!”当时,这样的警告在老王脑袋里响起。“我们的房子大部分达不到文物保护级别,没有办法申请经费修葺。但我们自己也得想办法,赶紧行动起来啊。”
2010年春,在老王和本村热心村民老冯的牵头下,村民们自发成立了村志愿队,不仅承担了公共区域保洁工作,更常常挨家挨户地排查危房安全隐患,宣传自用民房的日常修葺维护常识。“房子嘛,最怕水和火。没人住就容易坏掉。人住着,有点问题也能及时察觉。本来随便弄弄就能解决的小问题,因为没人住,几年下来,就成大问题了。”
这几年,返乡的人越来越多,村里又有了生气。人回来了,自然是要居住的,这时候再不行动就没有道理了。
“现在村里用土地流转赚到的钱改善了供水供电和通讯条件,住起来确实比以前舒服多了。”吴大妈说道,“能住的舒服,谁不爱自己的老家呢?”
在调研向阳村自发的民居保护工作后,小姚在笔记上写道:有居民,方有民居。在民居保护工作中,我们要避免两个极端:一是过于追求“原汁原味”,只强调对民居原貌的修葺和保持,忽视甚至限制必要的现代化改造,这样的民居难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最后只会导致“人去屋空”。而另一个则是过度的现代化甚至是商业化的改造,比如某些古街改造,把各个时期的旧民居改建成清一色的仿古建筑,沿路店面几乎全是经营衣服、箱包,成了“服饰箱包一条街”,他们是商业之地,却不是人们生活之所。
材料三
“野猪成群结队,一晚上能毁几十亩玉米、马铃薯。”时下正值马铃薯、玉米成熟收获的季节,但星月村的村民怎么也高兴不起来。“野猪太多了,防不胜防,村里已有几百亩庄稼被毁了。”村民对记者小侯表示,野猪已成为他们最头疼的事。星月村位于东山生态圈边缘,与小沟林场相邻,村里的庄稼地与林区相接。“上了年纪的村民都知道,那个林场可是野猪的‘老窝啊’。”村民说道。
野猪经常光顾玉米地。“这些地里的玉米棒都被吃了,只剩下玉米杆。”村民老李指着玉米地说,“去年也有人告诉我们尽量不要种玉米、马铃薯这些野猪特别爱吃的作物,可是你看看我们这里的土地,就适合种玉米、马铃薯。野猪就是杂食动物,什么都吃。”同时,小侯还看到,在成片的玉米地中间,有几块绿油油的燕麦地,村民马大姐正忙着收割燕麦。“燕麦没有成熟,怎么就收了?”小侯提出疑问。“野猪毁了玉米,下山没有吃的,就毁坏燕麦、冬小麦。抓紧收割,有了麦穗起码还能当作饲料用。”
“十年前,野猪开始在村里出没,当时出现的次数和数量比较少,一个月能见到一两次。”老李介绍。最近几年,野猪成群结队出现,一般三五只,最多十几只。一只野猪一晚上就能毁坏十几亩庄稼,十几只野猪在庄稼地里肆意毁坏的程度就更严重了。
小侯走在小沟林场附近,时不时可以看到野鸡从庄稼地、林间草地惊飞而起。“野鸡、野免、野猪在这里太常见了。”老护林员老张说,他们巡林时,经常看到成群的野猪。过去,林场主要依靠砍伐木材和种植经济林维持发展,生态破坏比较严重,很多野生动物迁徙到其他地方。如今,经过十几年退耕还林、封山禁牧,林区生态逐渐恢复,空气清新、景色宜人,吸引了不少人来游玩,但生态系统仍然很脆弱,没有达到“自愈”的能力。“野猪等野生动物逐渐迁回,生物链没有完全形成,他们现在没天敌,只能让他们这么‘嚣张’。”老张表示。
“经常有外地人来到村里,希望村民配合捕杀野猪,但均被村民拒绝。”老张说,虽然村民对野猪毁坏庄稼既无奈又“痛恨”。但这些年的普法宣传工作做得扎实,村民们都知道野猪不能随意捕杀,只是采取温和的方法驱逐。
材料四
近二十年来,农家乐在全国各地兴起,成为发展乡村旅游,振兴乡村经济的重要支点。然而,令人吃惊的是,作为我国农家乐发源地之一的P县,近两年的农家乐发展却略显颓势。原因何在?出路何在?下面是P县当地论坛中一些网友的说法:
●交通是永远的痛啊。有的没有公交通达,有的没有停车场,路况差,到处坑坑洼洼的。这么差的交通条件把不少慕名而来的客人赶跑了。
●一些农家乐太老了,建的时候就是以农民自己的宅院为底本,腾出几间空闲屋子当客房,打扫出院子当活动场所,洗手池、厕所、浴室等都是一家农家乐就一个,这些很影响消费体验。
●说句实话,都是千篇一律的钓鱼、打牌、吃饭等活动,没有特色,去了其中一家,就等于去了所有农家乐,怎么会有回头客呢?
●一些店家在餐饮加工时,生食、熟食没有分区。我还观察了他们用的食材,有的没有商标、生产日期,一问才知道这些东西都是在附近的无证小作坊里买的。我不敢再去了。
●说起这个我就生气,上次去体验捉土鸡、拣土鸡蛋,结果那些鸡比菜市场的饲料鸡都肥,怎么可能是土鸡呢?一问老板,老板还笑嘻嘻地说:“现在哪去找土鸡?我这土生土长,吃饲料长大的鸡,就算是土鸡了。”他们很多蔬果也是直接在市场上买的,根本不是自己种的,却以“农家自种自养”为噱头,收费昂贵。
●P县有300多年历史,有那么丰富的民俗风情、农耕文化、民间技艺资源。可是,我在当地的农家乐里完全看不到它们的影子。这里和其他地方的农家乐真的没有什么不同。而且,放养的猫狗等牲畜、临河的地理位置、不符合安全标准的简陋的跷跷板等,都让我为来这里玩的孩子们担心。
●住农家屋,吃农家饭,干农家活,享农家乐。其实,农家乐的优势在“农”字,乡村风光、农家饭菜、农事活动是吸引游客的法宝。农家乐要在深度挖掘民俗风情、农耕文化、民间技艺等乡土文化资源上下功夫。
●P县农家乐要发展,其协会应该发挥作用。而不是像现在只是给当地农家乐挨家挨户地发一块“P县农家乐协会成员单位”的牌子,其他时候却完全隐形。协会本身有规范行业管理、促进有序竞争和可持续发展的义务。
材料五
近日,王家村党支书老王带领村支两委一行来到“农家书屋示范村”兴隆村考察学习。以下是考察学习的相关情况:
“我们这个农家书屋占地300多平方米,不仅有9000多册图书,还有8台电脑呢!设有开放阅读区、老年人沙龙活动区、儿童阅读区、借阅工作区等。”兴隆村党支书老马介绍道。
“早上有老人下棋,下午有学生看书写作业,周末文化活动更多。”村民颜大妈笑着说,“以前大家业余生活就是聊天打牌。这里,给老人和孩子们张罗了一个好去处。这里一周七天都开着门,平时能看看书、上上网,多了解一下外面的世界。到了周末还有‘兴隆故事会’、放电影、科普宣传讲座,这些活动都挺有意思的。有了这个书屋,我们觉得生活有滋有味。”
“共建共享是我们的理念,这里对全村村民免费开放。”书屋管理员小蔡介绍道,“当初建这个书屋时不仅得到县、镇的支持,也受到村里群众的欢迎。这里有4000本图书、2台电脑是村民们自发捐的。这里的近万册图书覆盖了农业生产、农村生活、儿童科教等多个方面,并严格按照《中国图书馆分类法》编码分类,各种图书非常好找。针对儿童阅读速度快,阅读需求量大的特点,我们与邻村的书屋会定期轮换儿童图书,让它们在农村‘转’起来。”
现在,更多的村民成了农家书屋的常客,在病虫害防治、生产技术改良、市场需求变化等问题上,村民都学会了主动从书籍和网络上寻找答案。年过六旬的村民老韦说:“前些年市里有个扶贫项目,免费为我们引进了一种新柿子,价钱能比老品种高五六倍。就是需要砍了老树嫁接,大家大眼看小眼,谁都不行动。现在想想啊,这都是因为不晓得村外的世界。”
“孩子们一到放学就会到书屋里来做作业,看看课外书。每到周日,这里就更是孩子们的乐园,看书、画画、练字……”管理员小蔡说,“村民以前最担心的就是一到放学放假,孩子到处乱跑有危险。自从农家书屋开设这个免费的课后托管中心,孩子们放学就可以来这里写作业,管理员也能稍微辅导一下;放假了还有大学生志愿者来支教,这给家长们帮了大忙,毕竟,阅读、作业、课后辅导,都是孩子成长中的大事啊。”
“我们的农家书屋不仅仅有图书馆的作用,它也是一个微型的农村电商服务中心和培训基地。”老马书记骄傲的介绍道,“我们兴隆村不是家家户户都拉了网线,买了电脑,村民也不是人人都熟悉电脑操作;所以我们利用农家书屋的联网电脑提供农村电商培训和服务。这样,我们的柿子、土蜂蜜、杏干等土特产都不差销路了。”
这种“农家书屋+电商”的模式极大地增加了农家书屋的吸引力,使农家书屋人气大增。越来越多的村民在书屋工作人员的帮助下,开起网店,做起电商。
在书屋外墙上,有大字标语写着“让兴隆的优质农产品不再难卖”,各种包装精美的产品排列整齐。管理员小蔡说,书屋不但帮村民卖农产品,还为他们代收快递、代缴水电费用等,这极大地方便了大家的生活。
题目及要求 一、根据“给定资料1”,概括新凤村“土专家”的特点。(15分)
要求:(1)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2)字数不超过200字。
二、根据“给定资料2”,谈谈对其划线部分“有居民,方有民居”的理解。(15分)
要求:(1)紧扣资料,观点明确;(2)逻辑清晰,语言准确;(3)字数不超过200字。
三、根据“给定资料3”,请就该村近年来遇到的问题分析其原因。(15分)
要求:(1)全面,准确,简明,有条理;(2)字数不超过200字。
四、根据“给定资料4”,针对P县农家乐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建议。(20分)
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2)条理清晰,语言通畅;(3)字数不超过300字。
五、王家村拟参照兴隆的模式改进农家书屋,但有些村民认为“改不改,没多大关系”。请你根据“给定资料5”,代表王家村村支两委,就这些情况,为即将召开的村民大会写一篇发言稿。(35分)
要求:(1)紧扣资料,内容全面;(2)逻辑清晰,语言流畅;(3)字数不少于600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