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波映城,城托青山”,近年,B县推动南河治污,畅通水流渠道,建设亲水景观,打造出了“水清、水活、水美”的“活力水城”名片。
立起打造“活力水城”目标。B县委书记说,要塑造我县的水系空间,使我们的县城河、湖、湿地合理连接,实现“蓝天、碧水、绿地”相互融合,使“水城”真正充满“活力”。
推进南湖治污,实现水“清”第一步。B县采取“该停的停,该关的关,该并的并,该转的转”的治污方略,取缔了324家污染企业,使南河变得河水清澈、绿影婆娑。随后,又推进其他二条河流的污染整治,实现了“水清”的治理目标。
打通水系,建立支脉,让水“活”起来。通过“三河”治理工程,治愈“南河”“北河”“梅江河”,畅通水流渠道。通过各级水库的建设和完善,又保证“活水”有“源头”。城区还建设长约为260多公里水网,将“毛细血管”畅行无阻,让水“活”起来。
建设亲水景观,让水“美”起来!如今,B县已实现“一河三湖九湿地”如一颗颗绿宝石镶嵌于钢筋水泥都市丛林之间,人行其中,真正感受到水之美。未来,B县还要将城中水系连成一体,合理组织水上游览线路,完善“亲水”设施,发展“周末旅游经济”。
2016,是一个从平静走向不确定的年份,中东乱局,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世界形势急速转向。放眼国内,我们的经济增速放缓,步入新常态。面对不确定的未来,我们不妨回望下古老中国的智慧,或能多出一份气定神闲。
老子说,“上善若水”。水,滋养万物而从不争夺;水,静而能映物,动而能变化;水,看似柔,却能克刚。水有这么多的美德和智慧值得我们虚心地去学习和感悟,只要我们能静下心来向水学习,于纷繁复杂、风云变幻之中,定能找到最佳的经世致用之道。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这是一种将服务和奉献当做生活最大乐趣、将付出当作生命的高尚品格。“治国有常,而利民为本。”为人民服务,是党员干部的天职,水的这种无私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位党员干部去学习。我们要将政府职能定位于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纯粹无私的为人民奉献。无论是积极主动地排查矛盾、预防纠纷,还是灵活、便捷地解决矛盾、化解纠纷,正是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一切服务人民的价值导向,才能最大限度地激活民智、赢得民心。也只有真正秉持这样的态度,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各种隐患才能得到根治,社会管理创新的步伐才能踏准时代的节拍。
水无常型,动而能变,这是一种顺应新时代的创新精神。《韩非子·五蠹》中说,“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信息化时代已经来临,社会、经济都将发生深刻的变化,世事变迁而措施也就要去适应于当前。水无常型,动而能变,我们学习水的这种不固执己见,不墨守常规的创新精神,就能抓住了牵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牛鼻子”,从而在应对发展环境变化、增强发展动力中掌握主动权,进而让新常态带来新发展。
水以柔克刚,是依托软实力,实现大国和平崛起的智慧。古希腊历史学家修昔底德认为,一个新崛起的大国必然要挑战现存大国,而现存大国也必然会回应这种威胁,这样战争变得不可避免。大国崛起的“修昔底德陷阱”可以避免吗?水的以柔克刚,或许能给我们新的启发。有人用水来比喻文化:“文化似水,水成于无形,隐于其中,却凝结一切;文化似水,润物无声,又难阻挡。”文化的交流是人类心灵的交流、情感的沟通,作为一种“软实力”,它能起到军事、经济等硬实力所不能起到的巨大作用。在风云变幻的当下,中国的崛起之路不能陷入依靠武力和强硬的陷阱之中,我们重视利用文化手段来展示本国文化,宣传自己的价值观,提升和扩大国家的影响力。这是中国崛起之路的责任,也是使命。
水是一切生物所必需,更是我们智慧的源泉。以水为师,习得中国古老的“上善若水”的智慧,定会为未来开启一个片新的天地。(作者:站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