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江西省市县两级法院、检察院统一考录公务员笔试 《申论》参考试题

创建: admin 发布:2018-12-3 11:24
12769 次浏览 1 位用户参与讨论
给定材料
材料1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法治文化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治中国的精神 要素和文化土壤,对全面依法治国起着无可替代的支撑作用。推进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必须以宜传法律 知识、弘扬法治精神、推动法治实践为主旨,充分发挥法治文化的引领、熏陶作用,使人民内心拥护和尊崇 祛律。把法治文化建设纳入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推动法治文化与地方文化、行业文化、企业文化融合发 展。把法治元素纳入城乡建设规划设计,加强基层法治建设。
  全民普法和守法是依法治国的长期基础性工作。2016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转发了《中央宣传部、 司法部关于在公民中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第七个五年规划(2016-2020年)》,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 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执行。
  通知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法治宣传教育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进一步健全完善党委领导、 人大监督、政府实施的法治宣传教育工作领导体制,确保“七五”普法规划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要坚持把 领导干部带头学法、模范守法作为树立法治意识的关键,完善国家工作人员学法用法制度,把法治观念强不 强、法治素养好不好作为衡量干部德才的重要标准,把能不能遵守法律、依法办事作为考察干部的重要内 容,切实提高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坚持从 青少年抓起,把法治教育纳入国民教育体系,引导青少年从小掌握法律知识、树立法制意识、养成守法习 惯。要坚持法治宣传教育与法治实践相结合,深化基层组织和部分、行业依法治理,深化法治城市、法治县
(市、区)等法治创建活动,全面提高全社会法治化治理水平。要推进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促进实 现法律和道德相辅相成、法治和德治相得益彰。要健全普法宣传教育机制,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的 普法责任制,健全媒体公益普法制度,推进法治宣传教育工作创新,不断增强法治宣传教育的实效。要通过 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建设法治文化,充分发挥法治宣传教育在全面依法 治国中的基础作用,推动全社会树立法治意识,为顺利实施“十三五”规划、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法 治环境。

材料2
  2018年6月,A市法学会组织开展了乡镇基层普法工作的社会调查,下面是调查走访时的部分笔记: 在受访群众中,60岁以上的占56%,20岁至60岁之间的占17%,20岁以下的占27%。大多数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留守在家的主要是“老弱病残和妇女儿童”,普法教育组织难,时间落实难,普法效果差。一些偏 远村委会,由于交通不便,居住分散,法制宣传教育“进村入户”不全面,使一部分农民群众不能接受到教 育。当合法权益受到侵害的时候,32%的人选择私了,58%的人选择向基层干部或政府求助,10%的人选择 上法院起诉。不选择走司法程序的人中,38%的人是因为不知道具体该找哪些部门;45%的人觉得诉讼时间 过长,费用太高,得不偿失;17%的人不相信会得到公平、公正的结果。
  被调查对象中,男性更多的是基于事业发展而去了解法律,更多的是关注对产业发展政策,以及工作安 全保障类法律。女性更多的是关心家庭稳定和睦,从而关注家庭健康保障,经济收入,以及家庭稳定类的法 律。但遗憾的是,过去我们普法由于经费、人员等原因,往往忽略了这些差异,大而统的宣传模式已经不能
满足农民对法律渴望多样化的需求。 在受访干部中,92%的人表示法律对自身的工作很重要,94.8%的人表示应当将具备相关法律知识作为任用或提拔领导干部的前提。虽然大多数人意识到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但是在这些乡镇机关单位中,系统学 习过行政处罚法、行政诉讼法和行政法的工作人员还不到30%,系统学习过地方人大和地方政府组织法的领 导干部不到8%。值得注意的是,有些基层干部甘愿充当违法乱纪者的“说客”,在接到有关违法违规行为的 举报后,不认真全面展开调查,反而巧言令色替违法乱纪者“站台”、“捂盖子”,“游说”被侵权人妥协或者放 弃维权,为基层百姓深恶痛绝。
  大部分乡镇、村(社区)没有专职普法人员,普法工作主要靠乡镇司法所或临时抽调有关单位人员来做
,有些人自身没有经过系统的法律教育,常常把普法宣传教育当成一项临时性的工作,“普法”变成了向群众 “摊派”法律知识。法制宣传教育主要采取张贴宣传标语、集会宣讲、发放普法宣传材料、走访口头告知等形 式,工作开展效革很低,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文艺节目组织不够,有待进一步挖掘。 由于普法工作量大面广,涉及问题多,虽然财政已给予了极大支持,但经费不足仍然是制约工作展开的一个 突出问题,有的单位宣传经费靠临时挤、筹等办法解决,导致了基层普法工作不能平衡发展,还不同程度地 存在死角和盲区。
  长期以来,“法即是刑”、法就是“惩罚”的观念影响着人们对法律的正确理解。诚然,对违法者的惩戒是 法律的重要功能之一,但不是法的全部。在普法的法制宣传中要力戒这种片面的倾向。基层社会生活受到法 律调整的领域十分广泛,普法工作应当结合基层的特点,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给群众予以法律帮助和法律引 导,让群众认识到保护老百姓也是法律的重要功能。只有这样,基层民众才能形成法律观念,培育法律意 识,提高法律素质。

材料3
  F镇龙渠村米石厂是一家石料加工企业,因为没有任何环评手续,今年四月份被环保部门查封,但不久 后又继续生产,八月份再次被环保部门查封并移交公安机关立案查处。然而,环保部门随后又撕掉封条让米 石厂继续生产,理由是米石厂也不容易,待剩余石料生产完后再停工。
  如此“人性化”的执法,不只让人啼笑皆非,更会让当地村民很受伤。村民们不但要再度忍受粉尘和噪音 污染,还得担心会不会有第三次查封,乃至第四次、第五次查封。这一荒唐的案例提醒我们新环保法得到一 些地方的有力执行,或几个执法成功的案例,并不代表新环保法的全面胜利,也不表示环保部门执法偏软、 难以“硬气”的问题得到有力纠正,执法困境仍然在阻碍着环境保护。
  新环保法规定符合条件的环境保护组织,可以对污染环境、破坏生态、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行为提起诉 讼。照理,这是一个能督促环保部门执法、迫使地方政府正视企业污染行为的办法。但实际上,新环保法实 施后,环境公益诉讼不多。这就意味着新环保法的落实,仍主要依赖环保部门的执法,然而,地方环保部门 缺乏足够的独立性,仍受制于地方政府。

材料4
  中国古代社会具有“礼治”的传统,汉字中的“礼”字,除了具有规范的含义外,还兼有馈赠的意义,而送 礼就等于是送“人情”,这个是情和礼相融合的表现。费孝通先生认为,重人情是传统社会的固有特点,他在
《乡土中国》中提出了著名的“同心圆”比喻,认为传统社会中的人是人际关系同心圆的核心,不同关系的亲 疏远近就像水的波纹一样,一圈一圈推出去,越推越远,也越推越薄。本质上,重人情充分体现了传统社会 的团体性特征。在一个人情味很浓的社会,人们经常感觉到亲友的温暖和关爱,这种友情和亲情,是人类最 为美好的感情之一。中国人重情尚义,讲究知恩图报,这也是中华民族优秀品质的体现。但是,法律与人情 具有各自的逻辑,两个维度不同但各自发挥其影响,如果允许人情过多地介入到法律中来,会产生负面的、 消极的作用。
  中国虽是一个人情社会,但自古以来也不乏清明廉洁、秉公执法的传统,所谓“执法而不求情,尽心而 不求名”。苏章是东汉顺帝时期一位不徇私情的名吏,在他新任冀州刺史时,恰逢有位老朋友在其属下担任
清河太守,但是该人贪赃枉法,为老百姓们所痛恨。该人得知苏章为其上司后,便设宴相请。席间该人陈述 了二人平生的情谊,并说:“人皆有一天,我独有二天。”老朋友以此套近乎,想用往日的情分换取苏章的庇 佑,不料苏章回答道:“今夕苏孺文与故人饮者,私恩也;明日冀州刺史案事者,公法也。”第二日公堂之 上,苏章便将老友拿下,依律治罪。
  张某是一名入职不久的法官助理,下面是他的一则手记: 有人说“法不容情”,有人说“法律不外乎人情”,法律和人情仿佛一对纠缠不清的怨偶,时而反目成仇,时而如胶似漆,让人看不清,摸不透。作为一名法律从业人员,我也时常在思索,法律和人情到底应如何排 列才能让法律不为人情所伤,人情不因法律而泯灭。我到法院工作不久,目前还只是一名小小的法官助理, 但是在这期间,我便接到过数次亲朋好友对我院审理案件情况的问询、请托,让我陷入法律与人情的冲突和 不安。
  记得有一次接到亲友的请托电话,当时我还是一名战战兢兢的新人。一位亲友在得知我入职法院的消息 后,满怀希望地打来电话,拜托我帮他查询一起案件的审理情况,并希望我能向承办法官打听一下其案件将 如何下判。入职培训课学习的“五个严禁”仍在耳旁回荡,身为新人的谨小慎微让我对亲友的要求感到害怕和 紧张,不待亲友将话说完,我便急着回应:“不行不行,我们有纪律,这个事情我做不了,会被开除的。”亲 友怒气冲冲地挂了电话,转而向其他亲友挨个诉说了我的忘恩负义,六亲不认。为此,我的委屈与焦灼直到 两三个月后才慢慢得到缓解。
  人非草木,孰能无情。我们每个人身边都存在亲情、友情、爱情,正是这些情谊的存在让我们的生活变 得温情而多彩,但是现实中,许多情谊因为缺乏把控而逾越了应有的界限,成为了触碰法律、扰乱秩序的罪 恶之手,这样的情谊必将滑落于欲望的泥潭,注定无法持久。作为法院人,我们一边执掌着司法的天平,肩 负着公平正义,一边与世间凡夫一样为人情世事所缠绕,一旦划不清人情的界限,很容易出现法律为人情所 伤,人情最终因违法而泯灭的局面。

材料5
  N县是M市典型的农业大县,全县人口75万,幅员面积4673平方公里。人多地广、社情复杂的实际,给 全县的普法工作提出了严峻的挑战。针对普法教育战线长、层次多、内容广、要求高、组织难等特点,N县 采取多种措施,认真抓好农村普法工作的落实。
  该县每年都利用农闲时间集中县、乡、村三级普法干部,以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为具体实施部门
,组织律师和法律专家对他们进行集中培训,开展普法工作。几年来,共培训普法骨干3000多名。每次集中 培训教育,他们都以贴近农村工作、生活实际和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为主要内容,进行针对性较强的培训教 育。通过开展这些实用内容的培训,保证了普法骨干学法来得了、坐得住、学得懂、记得牢、用得上,使全 县农村真正有了一支懂法队伍。根据普法、依法治县工作的需要,他们进一步健全了县、乡两级法制建设领 导工作机构。县里成立了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为组长和副组长的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并制定了例会制 度,每月定期召开会议,听取依法治县工作汇报,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总结推广好的经 验和做法。各乡镇也都按照县里的要求,建立健全了组织,定期例会,及时向县里汇报工作情况。全县普法 工作形成了层层有组织,层层有领导,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全县制定并落实了县、乡两级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每季度进行一次法制学习,县直行政事业单位周末下 午学法,工商企业岗前班后学法,小学三年级以上学生每月一次学法等制度,这些普法制度的制定和实施
,极大地提高了各级组织和人员的学法积极性,促进了普法工作的展开。在整个普法教育中,他们在狠抓执 法人员、企业厂长经理、青少年学生这些重点对象教育的同时,把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作为重中之重,采取 分期轮训,请法学教授举办讲座,开展法律知识考试等方式,加强对领导干部的普法教育。每年,该县都由 县委组织部、县委宣传部、县司法局联合下发《关于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的意见》,对领导干部学 法、用法工作做出明确细致的规定,提出具体要求,有力地规范了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带动了全县依 法行政工作的开展。为了提高普法教育质量,县里组建了以县政府法律顾问为主的法制教育讲师团。同时
,各乡镇、各单位也都配备了相应的普法辅导讲解员,深入农村、机关、学校开展法律知识专题讲座,受到
了广大群众的普遍欢迎,取得了一定的社会效应。 以上措施的有效实行,普遍提高了全县人民的法律知识水平,解决了农村一系列实际问题,控制了民转刑案件的发生率,促进了农村经济和社会治安的全面好转,为快速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材料6
  据有关媒体报道,在地处沿海的H市,10多层高的大楼、五星级酒店以及公共海滩上五光十色的附属设 施等等,竟然都是违法建筑。尽管近年来,H市开展了力度空前的拆除违法建筑行动,但情况仍不容乐观。 来自重庆的泥工胡某告诉记者,龙城家园去年5月开工,城管来查过几次,拉走一些设备,老板说没事,让 他们继续建。直至今年4月29日,H市S区政府才组织公安、城管、联防及区机关等相关部门对这一违建进行 强拆。
  事前不检查,楼房拔地而起了再去“强拆”,本身就失去了依法办事的力量。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直 接导致违章建筑的主要原因。H市西海岸旅游度假区,也查出违法建筑58处,1.4万余平方米,一些违法建筑 公然侵占公共海滩。在西海岸沿线违建业主“黑名单”里,喜来登酒店、新国宾馆等五星级酒店都有其位。新 国宾馆在没有办理规划报建手续的情况下,擅自加建“海岛海鲜舫”38间包厢、西餐厅、海边房子等;喜来登 酒店加建了亭子、库房等;西海岸假日海滩的违建多达11处。
  虽然H市建筑执法部门早在三年前,就启动了以“清洁、整洁、规泊、安静、打违”为主要内容的城市环 境综合整治“五大工程”,并展开声势浩大的拆除违建“铁锤行动”。然而,龙城家园等多宗违章建筑,却依然 我行我素,肆无忌惮地将楼房越建越高。
  H市城管网公布的《查处违法建筑工作程序规定》有明确规定:“对不听制止、仍继续抢建的工地,在 发出《责令停止违法行为通知书》时起72小时内,组织对新建的建筑实施拆除。”虽然多宗高层违建在动工 之初,就已被城管部门发现,但仅仅是“下份通知”了事,最终搞了口头和书面执法,并没有强制性的法律行 动。这样一来,违法行为不仅没有被制止,反而使违法建筑越来越多。
  H市纪委副书记刘某对此解释说,执法部门确实存在互相推诿、不愿承担责任的问题,一些执法人员“ 吃了不该吃的饭,拿了不该拿的好处,‘说情风’助长了违建的泛滥”。刘某的解释可能是直击要害的可信说 法。法治在人治之下,H市岂能不让违章建筑泛滥成灾?建筑腐败,建筑违章,统统是违法行为的产物。
H市建筑乱象,不只是局部问题,其他地方也不同程度存在。最近一段时间,被网民称为“L市最夸张违 章建筑”的莱茵东郡小区D6栋2903室,竟然在其高达28层的楼顶露台上违章用钢筋水泥加盖房子,引起了当 地政府的高度重视。目前,该违章建筑已被拆除。但不料,就在拆除工作过半之际,这座大楼附近的一个小 区短短几天又冒出了7处新的违章建筑。当地执法部门表示,这些“违章建筑群”也必须拆除,并已采取了行动。
  违章建筑不除会产生诸多不良社会影响,一是有失社会公平,二是不利于人居安全,三是破坏了良好的 建筑市场秩序,其危害显而易见。而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违法即纠,是根治违章建筑最具强力之举。 执法部门必须树立有法不依、执法不严就是违法行为的观念,同时采取早行动、早干预、早取缔的办法,才 能有效地遏制违章建筑。

材料7
  2018年2月2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深化党和国家 机构改革的决定》;3月21日,《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全文对外公布,新一轮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正 式展开。此次改革有着完整严密的内在逻辑,将对我国执法职能配备、执法队伍建设和执法理念更新产生深 刻影响。首先,行政执法的理论前提从“利益冲突”向“利益共存”转换,既强调整合队伍,减少防止“执法扰 民”,又强调不同执法主体之间的协调配合与联动。其次,行政执法的动力机制从“利益驱”向“责任导向” 转换,强调要严格执法主体的执法责任,既要履职,又不能滥权。第三,行政执法的执法方式从“刚性执法” 向“柔性执法”转换,既强调“信息共享,打破‘信息孤岛’”,又要求“改进工作方式,提高服务水平”。第四, 行政执法效果从“行政效率”向“社会效果”转换,在执法实践中应当更加细致地查找同类违法的深层原因,分析不良事态的发展方向,把人民群众满意作为行政执法体制改革的最终价值追求。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厉行法治,推进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建设法治政府,推进依法行政,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深 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努力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义。加 大全民普法力度,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树立宪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各级党组织 和全体党员要带头尊法学法守法用法,任何组织和个人都不得有超越宪法法律的特权,绝不允许以言代法、 以权压法、逐利违法、徇私枉法。
  全面依法治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和重要保障。必须把党的领导贯彻落实到依法治国全过程 和各方面,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理论,坚持依法治国、依 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 合,依祛治国和依规治党有机统一,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提高全民族法治素养和道德素质。

作答要求
  第一题:依据给定资料2,概括A市基层普法工作调查中反映的主要问题。 (15分)
  要求:准确、全面、简洁,不超过200字。

  第二题:依据给定资料3、4,谈谈你对“人性化”执法的看法。(15分)
  要求:全面、深入、清晰、简洁,不超过350字。

  第三题:假如你是M市普法办工作人员,为进一步了解N县普法工作的实际情况,请参考给定资料5,拟写一份调研提纲。(20分)
  要求: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完整、语言精练,不超过500字。(20分)

  第四题:结合给定资料,以“基层普法与依法治理”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结构完整,语言简洁,1000-1200字。(50分)
参与讨论的有 1 人
admin 2020-12-15 08:38:16
参考答案
       第一题:依据给定资料2,概括A市基层普法工作调查中反映的主要问题。 (15分)
       要求:准确、全面、简洁,不超过200字。
      1.法律意识普遍缺乏。普法教育组织难,时间落实难,普法效果差,导致普通群众和基层干部法律意识普遍缺乏。2.法律宣传不到位。过往大而统的法律宣传模式已不能满足农民对法律渴多样化的需求,贴近实际、贴近生活、喜闻乐见的法制宣传文艺节目组织不够。3.普法工作缺乏专职人员和经费,导致基层普法工作不能平衡发展,存在死角和盲区。4.传统观念导致人们对法律存在误解。“法即是刑”、法就是“惩罚”的观念导致人们对法律误解。

      第二题:依据给定资料3、4,谈谈你对“人性化”执法的看法。(15分)
      要求:全面、深入、清晰、简洁,不超过350字。
      材料3中的执法并不是“人性化执法”,而是执法不严的表现。
      人性化执法强调执法过程的人性化,不能因为粗暴执法的方式省时省力就粗暴执法,而是使执法者更好地理解执法的初衷,更能发自内心的接受执法者的执法行为,人性化执法也不能忽视“罚”的警示作用,不能“只劝不罚”。但是材料3中执法行为是将人情融入执法过程,人为降低执法标准甚至不执法,违背了“人性化”执法的初衷,并且也会影响我国法治化的进程,阻碍环境保护等各项工作的推进,同时人情介入法律,也会产生负面作用,损害公共利益,伤害群众感情。
      因此,在执法过程中,应该纠正执法不严的问题,坚持“人性化执法”。


     第三题:假如你是M市普法办工作人员,为进一步了解N县普法工作的实际情况,请参考给定资料5,拟写一份调研提纲。(20分)
     要求:目标明确、思路清晰、内容完整、语言精练,不超过500字。(20分)
N县普法工作调研提纲
一、背景:
       N县是农业大县,其社情复杂给全县的普法工作带来了严峻的挑战。针对普法教育的特点,N县采取多种措施,抓好普法工作的落实。
二、措施:
       1.组织部署有力,健全普法领导工作机构。N县成立依法治县领导小组办公室,建立健全组织,全县普法工作形成了层层有组织,层层有领导,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通过集中学习等方式,落实完善普法制度。全县制定并落实季度法制学习等制度,极大地提高了学法积极性,促进了普法工作的开展;
       3.普法的内容注重实用、有针对性。普法内容以贴近农村实际和农民最为关心的问题为主。
       4.将领导干部作为普法教育的重点对象。把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作为普法教育的重中之重;通过下发意见规范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工作,带动全县依法行政工作的开展。
       5.重视普法专业人才队伍的建设。以县政府法律顾问为主的法制教育讲师团,各乡镇、各单位也都配备了相应的普法辅导讲解员。
三、效果:
        以上措施的有效实行,普遍提高了全县人民的法律知识水平,解决了一系列实际问题,促进了经济和社会治安的全面好转,为快速推进依法治县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第四题:结合给定资料,以“基层普法与依法治理”为话题,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
     要求:观点鲜明,言之成理,结构完整,语言简洁,1000-1200字。(50分)

添加一条新回复

本版积分规则

最新课程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